坚持“三个聚焦”,打造“企业管家”搭建政企沟通新桥梁
近年来,牡丹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,坚持改革创新、深化流程再造,创新实施“三个聚焦”工作模式,持续健全重点项目服务机制,优化项目审批流程,全力打造更有力度、更有温度、更有速度、更有深度的“企业管家”政务服务品牌,成功搭建政企沟通新桥梁,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。
一、聚焦工作机制创新,全力打造服务品牌
组建服务团队。成立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的“企业管家”服务专班5个,围绕不同服务领域企业需求,合理配置“项目服务专员”25名,开展“一对一、点对点”全流程精准审批服务,有效助推建设项目跑出落地达产“加速度”。
创新服务模式。建立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,精准对接辖区18个镇街及牡丹经济开发区,创新建立“主动介入-靠前服务-需求掌握-会商研判-帮办代办-暖心回访”6项跟踪式服务机制,探索运用“一企一策”“区镇联动”“上门服务”等方式,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。截至目前,企业管家赴一线帮扶57次,陪同办理审批89次,提供专业咨询263次。
健全议事机制。采取定期、不定期召开“管家”交流会议、临时会议等方式,集体协商解决重大紧急难题,帮助企业纾困解难,有效助力项目建设落地达产。截至目前,已召开专题协调会议51次,帮助协调解决56家企业的项目建设问题163条。
二、聚焦服务周期优化,全程深化帮办代办
拓展“窗口前移”范围。主动以改革提效能、以创新促服务,配齐配强帮办代办服务队伍,在政务服务大厅前沿位置,设置“企业开办”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”等高频事项“帮办代办窗口”,为企业提供可视化全生命周期“一站式”服务,累计提供帮代办服务4.9万件次,帮办代办服务覆盖率100%,有效提升了企业获得感满意度。
设立“有求必应”专区。围绕项目要素保障需求,高效整合“企业管家”“跨域通办”“全程帮办”资源,全力打造集帮代办、咨询、投诉、答疑解惑于一体的集中联动高效工作模式,免费为企业提供公司注册、项目立项的全方位帮代办服务,切实做到用“小窗口”解决“大问题”。坚持“一线工作法”,由“企业管家”服务专班领导牵头,赴一线开展“面对面”为企服务,现场协调解决企业“疑难杂症”。
实施“评价档案”管理。针对“流程顺不顺、效率高不高、服务好不好、手续繁不繁”等问题,广泛征集办事群众意见建议,全面升级评价方式,实现服务评价“线上”展示,做到以评促改、以改促优,全面提升服务效能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收集意见219条,完成整改219条,企业回访满意度100%。
三、聚焦服务效能提升,全面激活市场活力
优化“一窗受理”。创新推行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综合窗口出件”集成服务模式,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纳入“一窗受理”,实现企业开办全过程、零成本、当日办结,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“多头跑、往返跑”现象。2024年,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8520家,在营市场主体达到17.36万家。
推行“审前指导”。服务专班通过实施容缺受理、告知承诺、模拟审批等改革举措,“一对一”到企业选址现场提供法律法规、功能布局等指导,对设施及人员配备等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,同时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,有效节约企业非必要投资,进一步减少办事人“跑腿”次数,压缩办理时限。
深化“一链办理”。创新建立流动审批服务模式,推动服务专班进园区、进企业、进工地,“动态捕捉”项目需求,围绕与企业生产经营、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办理事项,再造关联事项“一链办理”主题服务流程,将“一事一流程”整合为“多事一流程”。截至目前,已减少跑腿次数60%以上、压缩办理时限70%以上,项目报建效率大幅提高。比如,天华电商物流产业园集聚各类企业437家,证件办理复杂,服务专班深入园区,提供“一站式”审批服务,有效解决了园区企业办证慢、办证难问题,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牡丹区以“企业管家”服务机制为抓手,把优化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放在首要位置,全力做到政策惠企、服务助企、纾困活企,加快释放营商环境活力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劲蓄能。
(来源:牡丹区营转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