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 引 号: 11371700MB28572195/2020-6284 分  类: 文物博物
发布机构: 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: 2020 年 12 月 30 日
标  题: 【菏泽历史研究】廪丘之战 发布日期: 2020 年 12 月 30 日
公开方式: 主动公开
内容概述: 【菏泽历史研究】廪丘之战
  • 索 引 号:11371700MB28572195/2020-6284
  • 分  类:文物博物
  • 发布机构: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
  • 标  题:【菏泽历史研究】廪丘之战
  • 成文日期:2020 年 12 月 30 日
  • 发布日期:2020 年 12 月 30 日
  • 内容概述:【菏泽历史研究】廪丘之战

自春秋时期开始,由周天子所确立起来的分封秩序就逐渐瓦解,中国历史进入到了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。正如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所说的那样:“幽厉失德,周道日衰,纲纪散坏,下陵上替,诸侯专征,大夫擅政,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。”春秋五霸时期,由诸侯行使天子的权力,而从春秋后期开始,大夫阶层崛起,开始逐渐取代诸侯的地位。

春秋末期,鲍牧杀齐悼公,齐人立其子壬,是为齐简公,其时田成子和监止为齐国左右相国,田成子对监止十分忌惮,而监止却有宠于齐简公。为了除掉监止,田成子重新修田厘子之政,大斗出贷,小斗收贷,收买了齐国的人心。监止及其宗人子我也想要杀田成子,田成子得到消息,先发制人,攻杀监止、子我,齐简公出奔,田氏之徒执杀齐简公。田成子遂立简公弟骜,是为平公。平公即位,田成子为相。田成子杀齐简公一事,大不合周礼,但他“尽归鲁、韂侵地,西约晋、韩、魏、赵氏,南通吴、越之使,修功行赏,亲于百姓”,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平息了事端,没有一个诸侯出兵伐齐。

田成子在齐国的所作所为给诸国的大夫们树立了一个榜样,从此以后,他们作为一个新兴的阶层,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发展自己的势力。晋国原本有六大夫掌权,分别是韩、赵、魏、智、范、中行,后来范与中行被打散,剩下来的四家中,以智氏为最大。公元前475年,智伯瑶继承智宣子为智子。公元前457年,晋国执政赵简子病死,其子无恤继立,是为赵襄子。赵简子死后,智伯瑶成为了晋国执政,他很想吞并韩赵魏三家。于是就先想办法侵夺三家的土地。他对赵襄子、魏桓子、韩康子说道:“晋国本来非常强大,是中原霸主,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,为了使晋国恢复强大,我希望每家都拿出一百里的土地和人口来归还给公家。”韩、魏两家迫于智伯瑶的淫威,先后给了他一处万家之邑。智伯瑶又向赵襄子求蔡、皋狼之地,赵襄子不给,智伯瑶大怒,挟韩、魏之兵以攻赵氏。赵襄子出奔晋阳(今太原),智、韩、魏联军围城两年多,最后,智伯瑶想出了一个恶毒的主意,他派人挖出一条河沟通到晋阳,又在晋水上筑起堤坝,使河水直灌晋阳城,但城中百姓始终没有投降。智伯瑶对魏桓子和韩康子说道:“今天我知道,水是可以亡人国的。”听了这话,魏桓子偷偷用肘碰了碰韩康子,韩康子也会意,原来,魏的封邑安邑和韩的封邑平阳旁边也都有一条河,既然智伯瑶能用晋水淹晋阳,说不定哪天也能淹安邑和平阳。

围城之际,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城去见魏桓子和韩康子,三方约定一起对抗智伯瑶。于是赵襄子在夜间派人杀死了守堤坝的兵士,决口灌智伯瑶的军队。智伯瑶的军队打乱,韩、魏两军从旁进击,赵襄子则率军攻击其前方,智伯瑶大败,三家合力杀智伯瑶,尽灭智氏一族,分智氏之田地。

公元前438年,晋哀公死,晋幽公继位,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剩下的土地,只留下绛和曲沃给晋幽公,三家自此称为三晋。公元前405年,三晋伐齐,经过廪丘之战、平阴之战,攻入齐长城,迫使齐康公前往晋军会盟,等于是承认了三家与齐康公对等的地位。公元前404年,齐康公被迫与三晋之君一起朝见周天子,齐康公为三晋请为诸侯,次年,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晋为诸侯。

田成子死后,其子田襄子继位,仍任齐相,他任命他所有的宗人兄弟为齐国的都邑大夫,并且与三晋通好,继续巩固田氏在齐国的统治;田襄子死,其子田庄子继相位;田庄子死,田悼子继位,田悼子很快被田和杀死。田和嗣位后,相齐宣公,完全执掌齐国大权。齐宣公死后,齐康公继位,田和于公元前391年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,自立为齐君。次年,齐伐魏,取襄阳,不久与魏文侯、楚人、卫人会于浊泽,求为诸侯,魏文侯为之请于周安王,公元前386年,田和正式立为齐侯,公元前379年,齐康公死,齐国姜氏彻底被田氏取代,田和为齐太公。

廪丘之战发生在三晋伐齐事件中,是三晋实现其“命侯”重大政治目的的关键一步。齐国掌权的田和在这件事上和三晋之间似乎也有着某种默契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中记载:“三国伐齐,围平陆(实际应为平阴),括子以报于牛子曰:‘三国之地不接于我,踰邻国而围平陆,利不足贪也。然则求名于我也。请以齐侯往。’牛子以为善。”十几年之后田和伐魏,因魏文侯请周安王,被立为齐侯,其性质和目的三晋伐齐是完全一致的,都是大夫阶层求为诸侯的一种策略。廪丘之战的现实意义也正在于此。

周威烈王二十一年(公元前405年),田悼子卒,田悼子立不足一年,实数中并没有记载他的死因,甚至《史记》中都根本没有记载田悼子,只说“庄子卒,子太公和立。”直接跳过了田悼子。田悼子之死虽然很模糊,但紧接着就发生了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,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的事件。有学者推测,其实是田和阴谋害死了田悼子,而直接凶手则是项子牛。

田悼子死后,齐国田氏分成两派,一派是田和、田布及项子牛等人,他们势力很大,田和主掌齐国的军政大权,项子牛则是田和之将。《墨子》中曾记载“项子牛三侵鲁地,而胜绰三从。”另一派则以公孙孙、公孙会(即田会)为代表。

田悼子是田氏宗主,却被田和杀死,势必引起田氏内部的反抗。公孙孙、公孙会就是这股反抗力量的代表。可能公孙孙的反抗比较激烈,因此田布杀死了他,而公孙会则逃到廪丘,以廪丘叛齐归赵。

廪丘在今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西北,对齐国来说,它的战略地位是比较重要的。廪丘位于齐国的最西部,是齐国西部的门户之地,齐国曾经多次和鲁国、晋国争夺此地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载:“齐人城郏之岁,其夏,齐乌余以廪丘奔晋。”乌余的这次以廪丘叛齐归晋,可以说是田会叛齐归赵的前驱。后来,齐国收复了廪丘,但《左传·哀公二十四年》又记载晋、鲁联合起来取廪丘的事件,后来齐国又一次收复了廪丘。廪丘这两次脱离齐国的统辖,一次发生在公元前547年,一次发生在公元前471年,相隔七十多年。

田会以廪丘叛齐归赵之后,田布率军包围了廪丘。此时,赵国的君主是赵烈侯,这位君主一向被认为是重用人才、为政仁义,颇有抱负。赵烈侯既然接受了田会送来的这个大馅饼,自然不会轻易放弃。并且,早已自己称侯的韩赵魏三家迫切需要得到周王及天下诸侯的承认。齐国的内乱和田会的主动找上门来,让他们一下子看到了机会。

于是赵烈侯赶紧派孔青(即孔屑)率领一批死士前往救助,另外魏文侯也派翟角、韩景侯也派军队前来助军,双方战于廪丘。此战,三晋公派兵五万,与田布战于龙泽(即雷泽),齐军大败,田布败逃,三晋军队杀死了齐国的将军,俘获了两千乘车,杀死了三万齐军。一次战役就使齐国死亡三万兵士,足见战斗之惨烈。廪丘战后,孔青又采纳宁越的建议,将三万尸体送还齐国。通过这个策略,不仅可以让齐国不得不用非常多的经费去安葬三万具尸体,导致府库空虚,还可以离间齐国民众和贵族,使民众“怨上”,进而“上无以使下,下无以事上”,在更长远的意义上消耗齐国的力量。

廪丘之战后,齐国退军。但三晋并没有因此停下。他们开始进行政治上的布局,以为自己赚取最大的政治利益。第二年,三晋开始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征伐齐国。

在伐齐之前,三晋先进行了一些列的外交活动。他们在任地和诸侯会盟,其时,楚声桓王即位,宋悼公在前去参加会盟的路上去世。最后,三晋联合了越公翳伐齐。越国其实早已参加到这次战争中来了,在田会叛齐之时,越国就趁机灭掉了依附齐国的缯国。

针对三晋和越国的攻势,齐国也有应对措施,他们首先稳住越国,向越国割让建阳、巨陵的田地,并送男女奴隶给越国,于是“公与齐侯贷、鲁侯衍盟于鲁稷门之外。越公入飨于鲁,鲁侯御,齐侯参乘以入。”齐国与越国达成了和约。

三晋之军先攻破齐长城,在平阴与齐人交战。在平阴大败齐军之后,三晋军队进击到汧水。据学者研究,汧水可能在平阴到临淄之间,为济水的一条支流。

三晋军队伐齐胜利之后,齐康公入晋军,与三晋媾和。随后,三晋魏文侯、韩景侯、赵烈侯派其大夫入齐,与田和、田淏盟于溋门之外,订立了和约,据《清华简·系年》,在此条约中规定“勿修长城,勿伐廪丘”。此处所说的长城,应该是齐国人在济水堤防的基础上修建的军事工程,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修成。三晋要求齐国不要修筑长城,显然是要进一步削弱齐国的军事防御。

打败齐国之后,公元前403年,三晋献齐国俘虏首级于周威烈王,以齐侯贷、鲁侯羴(显)、宋公田、卫侯虔、郑伯骀朝周王于周。这次朝见意味着周王正式承认了三晋的诸侯地位。从此以后,魏文侯、韩景侯、赵烈侯不再仅仅是自称的诸侯,终于在周王室那里取得了其合法性。

打印 关闭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