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 引 号: | 11371700004478191J/2022-20853 | 分 类: | 政府办公室文件 |
发布机构: |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| 成文日期: | 2022 年 10 月 31 日 |
标 题: |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“十四五”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 | 发布日期: | 2022 年 10 月 31 日 |
文 号: | 菏政办字〔2022〕52号 | ||
内容概述: |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“十四五”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 | 效力状态: | 有效 |
- 索 引 号:11371700004478191J/2022-20853
- 分 类:政府办公室文件
- 发布机构: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- 成文日期:2022 年 10 月 31 日
- 标 题: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“十四五”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
- 发布日期:2022 年 10 月 31 日
- 文 号:菏政办字〔2022〕52号
- 内容概述: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“十四五”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
- 效力状态:有效

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关于印发菏泽市“十四五”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
菏政办字〔2022〕52号
各县区人民政府(管委会),市政府各部门、各直属机构,市属各企业,各大中专院校:
《菏泽市“十四五”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》已经2022年10月31日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通过,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。
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2022年10月31日
(此件公开发布)
为深入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,认真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工作要求,紧紧围绕市委、市政府中心工作,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、保护、运用、管理和服务水平,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,依据《山东省“十四五”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》《山东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(2021-2035年)》,结合我市实际,制定本规划。
(一)指导思想。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,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,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为重点,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、保护效能、运用效益、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,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。
(二)基本原则。
1.坚持市场导向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以市场为导向,优化创新资源配置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激发创新活力,营造知识产权发展环境。创新知识产权体制机制,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效能。
2.坚持质量优先。完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、高标准保护、高效益运用、高品质服务政策导向,促进创新、产业、价值等要素深度融合,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支撑。
3.坚持统筹协调。全局谋划知识产权事业发展,推动知识产权在地区间、行业间高效、协调发展。聚焦重点区域、重点产业、重点企业、重点领域,实施分类指导,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供给。
4.坚持开放合作。加强内外联动,推动知识产权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传播利用,深化对外合作交流,构建知识产权区域协作、互惠共享的新发展格局。
(三)主要目标。到2025年,全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,创新引擎加速驱动,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增强。知识产权领域的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,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大幅提高,全市形成保护有力、运用高效、服务优化的知识产权发展格局。
菏泽市“十四五”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
指标 | 2020年基期值 | 2025年预期值 | 属性 |
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(件) | 0.87 | 1.75 | 预期性 |
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(件) | 9 | 18 | 预期性 |
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(亿元) | 0.5 | 3 | 预期性 |
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(百分比) | 80% | 85% | 预期性 |
著作权作品登记数量(件) | 200 | 10000 | 预期性 |
有效注册商标量(件) | 69000 | 120000 | 预期性 |
(一)加强知识产权保护。
1.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。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,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。健全完善执法体系,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、社会舆论关注度高、侵权假冒多发的商品领域集中整治,重点突出大案要案查处和专项治理。强化海关知识产权保护,严厉打击跨境侵权行为。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,提高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,重点提升侵权假冒识别、侵权判定专业能力。
2.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。加强知识产权法庭建设和公安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建设,推动增设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。妥善审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,落实技术调查官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,加大对知识产权刑事违法犯罪的侦办及打击力度。完善知识产权领域行刑衔接机制,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标准相统一。
3.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。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、司法、仲裁、调解、公证等部门间的衔接机制,有效开展跨区域执法协作。支持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,发挥自律自治作用。培树诚信守法风尚,增强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,壮大知识产权志愿者队伍。建立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“黑名单”制度,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。
4.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。加强电子商务、展会、专业市场、文化创意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。择优推荐专业市场进入省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关注市场名录,指导专业市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,对侵权假冒行为采取必要措施快速处理。重点推进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的贯彻落实,指引平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全流程管理,加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。
(二)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。
1.不断优化创新激励政策。坚持质量优先、量质并举,优化专利申请质量提升政策导向,建立以高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激励机制,完善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。强化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,发挥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优势,引导创新主体走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道路。
2.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。加强支柱产业、优势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造,引导企业加大知识产权投入,鼓励企业申请发明专利和海外专利。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,重点布局高价值发明专利和关键核心技术,做强商标品牌,培育特色地理标志,打造版权精品。
3.加强知识产权质量监管。进一步规范专利申请、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行为,引导创新主体完善知识产权申请前评估机制,建立健全以高价值专利和品牌商标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。
(三)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。
1.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。依托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全省运营服务网络,完善全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。依托省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库和省新旧动能转换专利库,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为创新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支撑,深化产学研合作。开展专利导航,突出成果运用实效。积极争取省级以上专利转移转化专项计划。
2.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。强化“政企银保服”联动,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模式,拓展融资渠道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,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调查,择优推荐企业进入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库。推动开展专利保险工作。
(四)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。
1.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。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和服务模式,为创新主体提供丰富便捷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。依托全省知识产权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,推动专利、商标、版权、植物新品种、地理标志、民间文艺、遗传资源等要素数据互联互通。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检索、分析、推送等服务。
2.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。加强政策引导,强化规范管理,构建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服务市场体系。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,提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、运营实施、评估交易、保护维权、投融资等服务水平。培育和引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,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做优做强。推动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贯彻实施,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全覆盖,重点打击无资质专利代理、恶意商标代理、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。引导行业协会、商会等发挥作用。
(五)夯实知识产权发展基础。
1.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。深化知识产权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围绕创新发展和社会需求,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,优化创新环境。强化知识产权与产业、科技、财政、金融、税收等领域政策衔接,加大对专利培育、转移转化、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,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水平。
2.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。弘扬“尊重知识、崇尚创新、诚信守法、公平竞争”的知识产权文化,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,推动知识产权文化与创新文化、传统文化和法治文化深度融合,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。充分依托各类平台和媒体资源,构建知识产权大宣传格局。健全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制度,建设以政府活动宣传、媒体传播报道为主体的知识产权传播阵地。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,推动知识产权进企业、进单位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网络。
3.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。建设专业人才队伍,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,重点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、复合型人才、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等。鼓励引导部门、教育机构、行业协会等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。强化知识产权学科建设,鼓励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,推进知识产权远程教育。
(一)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工程。完善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工作机制。树立严保护政策导向,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,突破快保护关键环节,打造同保护营商环境。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加快曹县(演出服装和林产品)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,发挥知识产权人民调解组织作用,推动维权援助组织向基层延伸。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,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。推动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。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侵权风险防控,建立海外风险防控体系。深化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及资源共享,完善市、县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指导机制。
(二)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试点工程。完善以产业数据、专利数据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。推广实施专利导航指南系列国家标准,推动专利导航融入各类主体创新决策过程。组织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,鼓励申报建设专利导航服务基地。建立健全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制度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攻坚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布局。
(三)实施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。落实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统计分析制度,探索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工作,健全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核算和发布机制。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、专利收购等模式,构建产业化导向专利组合,大力支持产业专利进入优先审查通道。
(四)实施商标品牌建设工程。鼓励企业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商标品牌,提升商标品牌市场占有率。引导出口企业和对外投资企业开展涉外商标注册,培育国际自主品牌,拓展国际市场。鼓励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,建立国际化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和服务体系,提高自主商标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。支持区域商标品牌发展,培育区域特色品牌,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。
(五)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工程。组织开展地理标志专项整治行动,严厉打击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行为。加强地理标志发掘培育工作,深入发掘地理标志资源及产品。实施地理标志质量提升、运用促进计划。注重涉农知识产权保护,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机制。加强种质资源保护,完善品种登记制度。建立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全程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。
(六)实施版权创新发展工程。完善作品登记制度,建立优秀登记作品奖励机制。发展新闻出版、广播影视、音像制品、工艺美术等优势和特色版权产业,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版权、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型企业。培育动漫游戏、网络传媒、文化娱乐、广告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和计算机软件、信息网络等技术版权产业。挖掘城市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,打造特色创意文化。建设版权登记认证、交易、保护、服务一体化平台。拓宽版权作品合作与宣传渠道,推进我市优秀作品走出去。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充分发挥市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作用,市场监管部门要牵头做好规划组织实施工作,明确责任分工,增强部门协作,完善配套政策,推动规划有效落实。各县区要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推进机制,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。
(二)加强经费保障。加强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衔接协调,按照现行经费渠道对规划实施予以合理保障。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有关专项资金的使用机制及支出结构,鼓励社会资金投入,逐步形成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知识产权融资体系。
(三)加强监测评估。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。完善考核评价体系,广泛听取创新主体、服务机构的政策诉求,推动建立规划目标、工作任务动态调整机制,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。加强宣传和政策解读,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。